逼近20万亿,这是全国最“有钱”的城市
谁是有钱全国最“有钱”的城市?
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除了常见的逼近GDP总量、产业规模等指标外,全国资金总量也是城市绕不开的存在。
所谓资金总量,有钱即本外币存款总额,逼近反映的全国是一个城市的资金吸附能力,折射的城市是全国资金的流向。
钱流向哪些城市,有钱哪些城市未来就更有发展潜力。逼近
01
谁是全国全国最“吸金”的城市?
这是2021年末资金总量TOP30城市排行:
这是资金总量最高的10个城市:北京、上海、城市深圳、有钱广州、逼近杭州、全国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天津。
可以看出,京沪遥遥领先,深圳突破10万亿,但与北京之间还有一个广州的差距。广州虽然不及京沪深,但资金总量对二线城市仍有很大领先优势。
在二线城市,杭州领跑,而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则被杭州、成都、南京超越,城市竞争力一度遭受挑战的天津则守住了第十。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宁波、厦门、大连等资金总量,与城市经济实力不太匹配。
这三个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但汇聚的资金总量却不及一些省会城市。
同时,在TOP30城市里,有两个城市资金总量负增长,一个是沈阳,另一个是昆明。
其中,北京的资金总量接近20万亿,上海为17.6万亿,拉近了与北京之间的差距。
事实上,北京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突破20万亿大关,成为全国首个“20万亿”之城,但在年末,资金总量却有所减少。
不过,2021年北京拿下了内地第三个证券交易所——北交所,未来汇聚的资金总量还会保持增长态势。
除了京沪深广杭之外,其他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均不足5万亿,与第一梯队存在明显差距。
02
这些城市为何遥遥领先?
为何广州与京沪深存在明显差距?
为何杭州在二线城市里遥遥领先?
为何省会城市“打败”了非省会经济强市?
这要从资金总量的性质说起。资金总量是存款总额,是银行里实打实的钱,这一指标比GDP总量等更为客观,可以看成城市资金汇聚能力的标志。
资金总量由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广义政府存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等构成,与GDP总量未必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这里的广义政府存款,包含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其中机关团体存款占了大头。
这背后,有三个规律值得注意。
其一,省会城市比普通地市能聚集更多资金。
在同样的经济实力下,省会因为聚集了大量省市机构,因此相比非省会的经济强市,多了大量机关团体存款。
以苏州、南京为例,南京GDP仅为苏州的7成左右,但资金总量却比苏州多了10%左右。
原因就在于南京作为省会,聚集了大量的机关团体单位和金融区域总部机构,这些机关团体、非银机构的存款自然也留在了南京。
其二,金融业发达的城市更具优势。
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存在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聚集了大量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能汇聚的资金总量更多,这主要反映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这一指标里。
这也是京沪深为何远超广州的原因所在。
虽然都是一线城市,但只有广州没有证券交易所,没能拿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
其三,产业发达、企业综合实力强的城市,汇聚资金的能力也更强。
产业越发达,企业实力就越强,企业的盈利情况就越好,来自企业的存款就越多,整体城市的资金总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深圳和杭州是典型。
深圳作为先进制造业最发的城市之一,由于房价过高,居民存款不及广州,但企业存款在全国遥遥领先。
杭州也是如此。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发达,诞生了众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盈利指标良好,带动杭州资金总量不断攀升。
03
谁是人均存款最多的城市?
资金总量,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资金吸附能力,来自居民的住户存款在其中占比仅为2-3成。
单就住户存款来看,谁是居民存款和人均存款最多的城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20年末,内地共有12个城市的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了万亿元大关: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苏州、西安、沈阳和武汉。
以人均来看,在主要城市里, 11个城市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
北京、上海、杭州、沈阳、广州、太原、天津、深圳、大连、南通、南京。
值得注意是,沈阳、太原、大连等北方城市人均住户存款位居前列,沈阳甚至超过广州,太原更是力压深圳、南京、成都、武汉等地。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
一个因素在于投资观念。
过去国人投资空间相对有限,“闲钱”普遍存在银行,如今投资渠道多元化,钱未必都存在银行,人均住户存款这一指标可能无法充分衡量各地的民富情况。
另一个因素是房价。
房价越高,市场热度越高,居民债务水平就越高,能用于存款的部分就越少,这也是一些楼市热门城市人均存款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
住户存款增长乏力,而住户贷款却不断膨胀,这就导致各大城市楼市资金杠杆率不断升高。
以住户贷款/住户存款来衡量,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楼市资金杠杆率都已超过了100%。
这是需要注意的。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
- ·德就纳粹赔偿问题将意大利告上国际法院:违反豁免权
- ·2022年信托市场:告别“非标为王”时代 转型步入“深水区”
- ·202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增至2.92亿,50岁以上占比超四成
- ·郑州:11月25日至29日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 ·基金公司躺赚:中邮等产品累亏300亿,坐收超百亿管理费
- ·中国铁路北京局:五一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105.5万人
- ·警报再次拉响!美国40年债券牛市终结,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将走向5%?
- ·第一服务拟收购世纪金源服务8%股份,以配发2.64亿股方式进行
- ·舟山海事局查获2万吨级重载非法涉海内河船
- ·麦当劳一季度因关闭俄乌业务损失1.27亿美元
- ·曹远征“五四青年节”寄语“时代后浪”:敢于担当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 ·71岁艾格重返迪士尼任首席执行官,曾主导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
- ·余承东:华为手机供应得到极大改善
- ·民生证券:发现新共识而非纠结于黄金坑才是未来更重要的使命
- ·中金:维持友邦保险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08港元
- ·市值暴跌3000亿美元后已到谷底?大摩、花旗重新看好特斯拉
- ·星期六年亏7亿股价4个月跌逾40% 实控人董事长抛“兜底式”增持恐难奏效
- ·伯克希尔一季度业绩降53%!巴菲特又买石油股,大幅增持雪佛龙
- ·4月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130万辆,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上升2.8%
- ·交易商协会:中债增进已收到近百家民营房企增信业务意向
- ·期货公司一季报透视:业绩短期承压 永安期货净利降九成
- ·美各界人士呼吁减免对华加征关税以缓解通胀压力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一季度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9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 ·重庆市工商联系统积极行动助力打赢疫情歼灭战:协力同心战疫情 商会民企显担当
- ·奥园美谷2021年营收15.4亿 完成医美生态初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