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美国这么做,澳大利亚将“付出沉重代价”
美考虑为澳建造首批核潜艇?若美我常驻维也纳代表团:是对国际防扩散体系赤裸裸地蔑视和践踏
《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和讨论一项计划,利亚即在美国建造澳大利亚的将付首批核潜艇,从而加快后者获得核潜艇的出沉进程,以应对中国不断增长的重代军事实力。对此,若美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发言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亚三国核潜艇合作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付是出沉披着“海军动力堆”外衣的核扩散行径。
报道称,重代西方国家官员日前透露,若美拜登政府正在探讨通过在美国生产首批核动力潜艇来加快澳大利亚依照“奥库斯”协议获得核潜艇的利亚进程,此举旨在应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将付军事实力。该计划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为澳大利亚提供首批核动力舰队,出沉同时使澳大利亚有能力在自己国内生产核动力潜艇。重代
据称,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高级官员已经讨论了这一“临时计划”,但报道提到该计划是为使澳大利亚能够更快地组建一支核动力舰队而考虑过的几个想法之一,尚未得到正式批准。《华尔街日报》称,为了实施上述计划,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扩大美国的潜艇生产能力,而澳大利亚将为这一扩张作出贡献。预计各方将在明年3月就如何开展工作作出最终决定。
澳英美三国领导人在23日发表的有关“奥库斯”协议的联合声明中没有提及关于他们希望如何实施该协议或澳方希望获得的8至12艘核动力潜艇中的第一艘潜艇何时可能生产的细节。声明称:“在过去12个月,我们在澳大利亚获得常规武器、核动力潜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使澳大利亚尽早获得这一能力。”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发言人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方注意到相关报道。美方无视国际社会对三国核潜艇合作问题的严重关切,一意孤行甚至妄言加速推进,是对国际防扩散体系赤裸裸地蔑视和践踏。中方已多次明确指出,三国核潜艇合作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违反机构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及附加议定书,是披着“海军动力堆”外衣的核扩散行径。
2021年9月15日,美英澳三国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AUKUS),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4日报道称,尽管根据“奥库斯”协议,澳大利亚应在2036年之前有建造核潜艇的能力,但近来越来越多人“担忧”这一设想可能要到2040年之后才能实现。路透社此前报道称,澳大利亚核潜艇的设计尚未确定,它可能类似于英国的“机敏”级核潜艇、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也可能是给澳大利亚专门设计的新型核潜艇。
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两名专家认为,美国为澳大利亚建造首批核潜艇,对美澳来说是可能性和可行性都较大的一种方案选择。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卓华表示,首先,澳大利亚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生产线;其次,美为澳大利亚制造核潜艇,可以在漫长的生产周期内暂时缓解关于核技术和核原料转移的核不扩散国际压力;第三,美国拉拢英澳搞“奥库斯”小团体,除了对华军事围堵的战略目的,还有提振本国制造业的经济目的,把庞大的供应链留在美国本土,无疑可以帮助美国军工复合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聊城大学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澳大利亚自身不具备自行建造核潜艇的能力,但澳大利亚是美国在印太地区最信任的军事伙伴,是“副警长”,美国希望澳大利亚发挥遏制中国的作用,同时美国也可以通过向澳大利亚军售为军工集团捞取更大利益。于镭表示:“从目前美澳两国军事合作的密切程度来看,澳大利亚肯定会获得核潜艇,此外,该国可能还会被部署高超音速导弹等。”
于镭同时认为,如果美国为澳大利亚建造首批核潜艇,澳大利亚将付出沉重代价。卓华也表示,若采取上述方案,澳大利亚必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政治代价,“一旦在美国生产,澳防务工业或只能参与部分供应链,这完全是花自己的钱去帮助美国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即便澳大利亚真的获得了核潜艇,美国所谓的 ‘核共享’也会使澳大利亚彻底形成对美军事安全依附关系,而且还会助长澳大利亚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将澳完全推进军备竞赛的陷阱。”
此外,美国为澳大利亚生产核潜艇也面临现实困难。卓华表示,当前美国自身正在扩张海军舰艇建造目标,但是产能还存在很大缺口,美海军“弗吉尼亚”级潜艇生产已经出现延误。因此,澳大利亚能否顺利获得第一艘核潜艇,还有很大变数。
本报记者 郭媛丹 胡雨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北京银行霍学文:金融机构做好新市民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好新市民的钱袋子
- 日元恶性贬值至20年来最低 日专家给出两点原因
- 自我调侃“已转型情感博主、鸡汤作家” 任泽平官宣不再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 73岁老人持玩具枪从香港弥敦道的建行抢走1.4万港元......
- 宝钢向车企供有明确减碳值产品,钢企减碳之路怎么走?
- 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抗疫 任洪斌看望慰问央企援沪医疗队
- 电车涨完油车跟,奔驰宝马最高涨超12万,友商:我们没这底气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廖理:金融可以从两个方面助力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
- 从一年亏损60亿 到半年净赚2.5亿:爱奇艺把死棋走活了
- 过度依赖房地产企业,中泰设计业绩恐难稳定增长,IPO之路堪忧!
- 股海导航 11月21日沪深股市公告提示
-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2新华网思客年会共论中国经济下一程
-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比亚迪官宣涨价,专家:明年年初将有小规模涨价潮
- 史上最烧钱的世界杯,有哪些中国企业参与其中?
- 4款产品被叫停后,这类“爆款”保险产品会否“降温”?
- 美联储加息正接近顶峰?逐利者正重返新兴市场,以17年最快的速度
- 小米: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8.29亿元
-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成立 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要求 可提供的产品明确
- 塞能源部长称塞尔维亚希望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快实现能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