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复苏
转自:北京商报
我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外贸2月2日,何推国新办就2022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动国会上介绍,经济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复苏货物进出口达42.1万亿元。外贸同时,何推2022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动国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7.1%。与此同时,经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复苏外需增长持续放缓依然是外贸中国外贸面临的严峻考验,但中国外贸已厉兵秣马做好准备,何推外贸也将成为我国加速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国重要支撑。
站上新高度
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发布会上介绍,复苏2022年对外贸易好于预期,全年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货物进出口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增长7.7%。这是我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
“在中国疫情防控反复、全球局势动荡、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非常了不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彭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进出口总值突破40万亿大关,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外贸当中的比重,增强经济的外部性,扩大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据悉,目前我国已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回首2022年,外贸规模的突破让我国外贸站上了新高度。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会上介绍,2022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42万亿元,是在2021年超高基数之上实现的新突破。“在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高,其中出口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达到了60.8%。”李兴乾介绍,“多双边经贸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对RCEP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长17.5%,高于整体增速7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到32.9%,比2021年进一步提升3.2个百分点。”
同时,从国内看,外贸为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兴乾介绍,2022年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比2021年增加3.1万家,有力促进了我国稳岗就业。
“再从国际看,在全球经贸环境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采取了有力措施,稳定生产,稳定出口,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同时,我们积极扩大进口,全年进口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为全球经贸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李兴乾表示。
面临外需走弱考验
尽管外贸获得了新的突破,但再寻突破或面临多重挑战。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新加坡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世界贸易增速预计将降至2.4%。
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依然是中国外贸面临的严峻考验。“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李兴乾表示。
“全年外需走弱将是大概率事件,1月新出口订单仍处于收缩区间,出口极有可能不再像过去三年那样成为拉动因素。”中国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彭波同样认为,2023年中国出口料将出现下降态势。“外部市场增速的下降,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给中国出口增加压力。就欧洲而言,2023年俄乌冲突仍将持续并不断激化,欧洲经济将进一步下滑。欧美是中国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美经济下滑,将严重影响中国出口。”彭波表示,“但总体上,也将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发挥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保证中国企业、商品和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最后胜出。”
另一方面,进口的形势则较为乐观。彭波介绍,2023年中国国内经济受疫情、经济等政策优化的影响,投资与消费均将出现较大回升,将较大促进进口。“另外,2023年全球经济较疲软,局部冲突扩散或者加剧,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有利于刺激进口。”彭波表示,“进口的乐观前景也有利于过去几年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订单回流,根据就近原则,生产应该更加接近最终市场。中国市场的扩大,有利于跨国企业将生产重新安排到中国大陆。”
不过,彭波也指出,短期来看,此前部分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对中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是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中国产业的升级是有利的,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
逆势破局有底气
“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的围堵将是中国在2023年贸易发展最大的阻力。另外,2023年全球仍将深度动荡不安,冲突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损害。”彭波表示,“而中国的国内大市场和全产业链优势是中国抵御国际局势不安的重要保障,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外贸逆势发展。”
冲破阻力逆势发展,我国已然着手准备。李兴乾介绍,接下来,在外贸企业方面,将推动国内贸易展会全面恢复线下展,要办好大家比较熟悉的进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重点展会。并促进这几年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挖掘贸易潜力,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
在广受关注的挖掘外需上,李兴乾也指出,将发挥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的作用,协助各地方组织企业到境外去开展贸易合作。“我们要加强国际细分市场研究,及时共享各国市场的供求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获取外贸订单。”李兴乾表示,“也会支持企业‘走出去’,为外贸企业跨境商务往来提供更多便利,支持企业以各种方式推介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境外办展规模。”
此外,商务部还将密切同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各国优质产品进口,从而稳定全球贸易供应链,并稳定外贸产业基础,持续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升级发展。
总体上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展望2023年全年,虽然仍存在多方面超预期因素,但我国经济复苏不断向好的趋势将延续。“随着疫情影响继续消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复苏基础将不断夯实。”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关文章:
- 有的一床难求有的一人难留,养老院之困怎么解?
- 金山办公三季度营收大增但净利下滑,腾讯减持一半股份
- 持仓曝光!周应波、管华雨建仓买光伏,高瓴HHLR超10亿重仓这家公司……
- 中铝国际发布前三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8279.64万元同比增加1832.59%
- 联想新款Thinkpad X1 Fold折叠屏笔记本外观曝光
- 生态环境部: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 马斯克抱着水槽去推特总部,还把社媒简介换成了“推特首席”
- 港股午评: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 重返3000点上方
- 全员周末停休,房企年终冲刺杀疯了,员工自曝:目标400亿,仅完成17%
- 睿远基金最新持仓曝光:赵枫、傅鹏博逆势加仓新能源和光伏 规模下滑背后份额双双逆势上扬
- NASA韦伯望远镜发现已知最早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5亿年
- 波兰正式决定向德国要求二战赔款 金额为1.32万亿美元
- 最贵的世界杯 在争议中开赛了
- 欧洲央行Centeno提醒投资者不要采取顺周期策略
- 北京:24日起进入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
-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 《我与研究所的故事》征文展赏(二) | 陈敏:永远的“娘家”
- 安信国际:首予君实生物买入评级 合理估值46.09港元
- 三部门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确保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智评理财吸金榜||国有理财公司10月吸金榜出炉,固收+产品平均募集达25.1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