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半月谈评论:别让小井盖再出大险情!

半月谈评论:别让小井盖再出大险情

时间:2025-07-07 17:53:32 来源:色如死灰网 作者:焦点 阅读:569次

原标题 别让小井盖再出大险情

陕西西安一名3岁男童掉入下水道后被冲走,半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谈评近年来,论别我国窨井盖安全事故频发,井盖暴露出窨井施工、再出管理、大险养护等方面存在的半月盲点。小井盖连着大民生,谈评社会期待明确窨井盖管理责任、论别创新管理方式,井盖给予群众脚踏实地的再出安全感。

井盖“吃人”成公共安全隐患

5月12日晚,大险在陕西西安一条道路上,半月一名3岁男孩失足掉入下水道后被冲走。谈评当地随即展开救援,论别但搜救无果。男孩父亲表示,事发时,原本应在路面上盖着的井盖被掀在一旁,且当晚井盖附近没有灯光,也没有警示标志。

梳理近年来媒体报道,因窨井盖问题致人伤亡、车辆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5月16日,河南驻马店一名幼童不慎掉进窨井,后被救出;今年2月,四川宜宾一对祖孙行走时踩到窨井盖,井盖碎裂,二人掉进窨井中后被救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调查,仅2019年,全国因窨井施工、管理、养护不当致人伤亡案件就有155件。小小井盖成为“隐形杀手”,危害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管理、养护缺位,小井盖成“老大难”

井盖是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2021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在开展普查建档、治理安全隐患、规范建设施工、加强巡查维护、更新智能监管、完善标准体系等六方面开展重点工作,各地也纷纷响应,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系列事故暴露出当前窨井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的一些盲点亟待扫除。

井盖质量差、施工不当是造成“井盖吃人”的一大原因。一些井盖安装使用没多久,就频繁出现破损、松动、错位等问题。

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是井盖失治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力表示,城市井盖权属往往涉及水、电、燃气、通信、照明等10多家单位和多个行业主管部门,井盖的生产、管理方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政表示,井盖的安装、管理、养护、维修责任分属不同单位,在井盖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发生损坏、缺失时,常常报修无门。一旦出现事故纠纷,也难以确认权属单位,无法精准追责。

各部门、单位“踢皮球”的情况,给井盖管理带来不便。此前,有成都市民向网络理政平台反映路面两个井盖被盗,结果遭遇不同职能部门、街道、公司推诿,迟迟无人解决,最终10人因此受到问责处理。

明确责任,创新管理 

管好小小井盖,需要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相关部门明确责任、提升管理。

首先是明确管理责任,提高井盖养护意识与水平。朱政认为,应当明确每个窨井盖的管理人、所有人、使用人,做到属地有责,明晰各方的管理范围和责任。同时,加强对窨井盖生产方、管理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张力建议,有必要考虑通过惩罚性赔偿、追究个人主体责任等方式提高管理主体责任意识。此外,加大宣传提升百姓安全意识,比如发现井盖安全问题及时投诉、井盖移动后及时复原等。

其次从源头把好关,做好井盖日常安全防护。通过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为每个井盖配备“身份证”,记录井盖的设计、生产、权属和管理等单位的信息。在发生问题时,可快速推送运维通知,及时对存在隐患的井盖维修更换;在发生事故后,也可准确地追究责任到人。

近年来,各地针对井盖管理做出不少创新,如倾斜超过一定角度会自动报警、遇到非法开锁或盗窃可自动定位并报警的智慧井盖。

专家建议,进一步提升井盖设施科技含量,创新管理手段,借鉴先进经验,改进并设计出更安全的井盖推广应用,保障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

半月谈记者:马晓澄 邓瑞璇 | 编辑:赵一鸿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今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
  • 台陆委会对香港特首选举说三道四 国台办:将依法惩处
  • 绿城中国一季度总合同销售额482亿元
  • 口服玻尿酸真的有效吗?医生称口服玻尿酸护肤证据不足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推进人工智能先行和算力网络融合异构,加速行业应用的孵化和创新
  • 告急!\
  • 巴菲特又有大动作!购买惠普价值42亿美元股票,相当于11%股份
  • 元宇宙火了!VR爆发拉升业绩 歌尔股份2021净利增超50%
推荐内容
  • 日本向世界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它要干这件事
  • 北约重申不会直接卷入俄乌冲突
  • 上海本土新增“322+19660” 现有本土感染者超10万例
  • 尹锡悦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承诺助推韩国成为文艺体强国
  • 否认“白酒企业借壳”传闻,凯瑞德仍录得三连板
  • “令人震惊”!量化大佬:美联储在“刹车”前只能加息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