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陈代谢常态化 “应退尽退”是核心
炒股就看,应退尽退权威,新陈心专业,代谢及时,常态全面,化核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应退尽退
近期市场有一些声音认为“要建立有效的新陈心退市制度,保持上市、代谢退市股票数量的常态大体持平”。对此,化核要有客观理性的应退尽退认识。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陈心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代谢良性循环的常态市场生态。2020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化核退市制度改革方案,以及随后交易所发布的退市规则,对于退市的标准、情形都有清晰的规定。这些都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投资者结构、市场承受能力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还着重强调分类施策,既要完善强制类退市指标和流程,也要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落实退市新规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不能简单地将退市数量和上市数量挂钩。在我国国情下,应退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壳僵尸”,长期占用市场资源,影响资源配置;一类是“害群之马”,出清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只要触及规则规定情形的,都将按规则予以出清。记者关注到,证监会在常态化退市上的态度是坚决的,2019-2021年,我国退市数量为78家,其中强制退市42家,相较之前已有明显改进。今年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15日,已有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指标,达到过去三年的总和。和往年相比,今年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和退市新规落地见效直接相关。按照新规,2020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任一财务指标,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年报披露后股票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触及相关退市情形,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果的一年。
退市新规己经齐备,各类退市情形也很清晰。财务类退市主要取决于年报,目前已过上市公司法定年报披露期限,绝大多数的退市风险已经揭露。今年年报披露后已有40多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今年下半年不排除还会有公司触及退市,但按现行退市规则,不会出现几百家公司大面积退市的情况。实践证明,目前退市规则设计是合理的,符合中国的国情市情,市场也是普遍认可的。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退市新规的严格实施,对冲击财务退市标准者并不法外开恩,今年的退市数量远超往年,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渐形成,退市渠道逐渐畅通,“应退尽退”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可,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新生态逐步构建。
田利辉表示,美国退市数量较多,退市结构以主动退市为主,包括并购重组(56%)、因财务问题或股价过低而自愿退市(19%)、破产清算(20%),强制退市占比仅5%。美国退市公司数量多,是在维持上市地位成本高、诉讼等配套制度完善等各项因素综合作用下,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充分利用并购重组等工具,主动作出的市场化选择,和国内的退市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今年是退市新规财务指标真正发挥作用的首年,历史上积累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将得到清理。记者从监管部门处了解到,证监会正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退市新规,确保标准统一,做到“应退尽退”,实现“退得下,退得稳”。
相关文章:
- 王晓明: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 茅台董事长丁雄军:“稳“和”改”是茅台成绩的关键字
- 未及时对2021年业绩预告进行更正 越剑智能及相关人员收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 被“中止”审核近一个月 比亚迪半导体IPO状态恢复为“上市委会议通过”
- 美媒:国际足联手机移动端程序出问题 部分球迷只得用手写纸质门票入场
- 头部险企最新发声!波动行情中用好权益额度 专家:机构投资者是稳定市场中坚力量
- 法媒:德国4月通胀率创40年来最高纪录
- 188家上市公司仅8%提及生物多样性
- 生物谷又现股东占款 可从三方面加以规范
- 刚刚,突发超重磅利好!A股直线拉升!恒生科技指数暴涨10%,京东狂拉22%,阿里美团飙升14%,腾讯11%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 765亿身家“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 1000亿龙头“一字板”跌停 公司紧急回应
- 欧股多数高开 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05%
- 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议题设置更加丰富
- 深圳前海君创基金未妥善保存投资者材料被处罚,旗下有超6月未清算基金
- 同方股份拟公开转让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
- 11连板“妖股”一字跌停,热门股集体跳水!保险、银行力挺大盘,中字头个股飙升,中国联通涨停…
- 智己汽车:8月销量达1007台,环比增长23.4%
- 理解人机智能 倡导“智能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