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上演“中国速度”:连续七年全球产销第一
每经记者 李硕 每经编辑 孙磊
党的中国速度十八大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步入高速发展期,新能销第市场环境、源车关键技术水平、上演产品多样性、连续基础设施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年全变化。新能源汽车可以看作是球产实现这一巨变的推动力量。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速度今年1~7月,新能销第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源车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上演2万辆攀升至1227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连续
回望过去十年,年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早期政策驱动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型,球产行业内涌现出多家新势力车企,中国速度竞争格局迎来转变,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当前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汽车行业,更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我国正加速向汽车强国迈进,也日益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车品牌不断涌现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4万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正是这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来到全球第一的位置,此后一直保持领先。
随着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也由单纯的补贴向多种形式扩展。2017年,工信部等五部门制定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对应设立“油耗”和“新能源”两种积分,在补贴退坡、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下,保障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逐年下降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占汽车总量的3.2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产业转型浪潮之中,业内也涌现出更多“新面孔”。2014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接连创立。2015年,作为特斯拉中国第一批车主的李想也离开汽车之家,创办理想汽车。如今,三家造车新势力企业均成功登陆美、港股,年销量也已逼近10万辆大关,被业界称为“蔚小理”。之后的短短几年间,高合、哪吒、威马、零跑等嗅到商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开启转型之路,埃安、极狐、极氪、岚图、智己等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相继诞生。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互联网企业如百度、小米,家电巨头如海尔、格力等也纷纷参与跨界造车,形成了多点开花的热闹场面。
“经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具有初步全球竞争力的历史转折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安铁成这样评价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
关键技术持续创新突破
终端市场销量领跑全球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在选择新能源汽车赛道之初,我国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纵三横”总体研发布局,其中“三横”为燃料电池和动力蓄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共性基础技术三大技术体系,“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这一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相比2012年,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1.3倍。与之相对应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从150公里大幅提升至500公里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截至2021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约占全球的70%,世界十大锂电池厂家中,我国企业占据6席。
“过去十年,电池已经实现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结构创新方面异军突起,比如麒麟电池、刀片电池、中创新航软方壳电池、蜂巢能源短刀电池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除了传统充电蓄能电池,近年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也取得了标志性技术进展。如上海捷氢的车规级燃料电池一级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额定质量功率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池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氢燃料汽车商用应用场景的拓展。
其他关键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转速、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具备扁线、油冷、高压等特征的新一代产品不断面市,并逐步实现量产装车。电机控制方面,我国电控产品精度、动态响应速率、开关损耗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不断成熟,产业链持续完善。同时,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了装车应用,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为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
配套设施“保驾护航”
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普及的背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功不可没。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多、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标准统一的充电服务网络。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存量和增量市场看,我国都将是世界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兼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
据充电基础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31.5万台,换电站总量达1685座,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增量比为1:2.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较2012年底的8107个充电桩、174座充电站,十年来充换电场站数量增长了数十倍。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充换电企业的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过去5年成立的充电桩相关企业超过8.8万家,近一年新成立的充电桩企业也有5.6万多家。
过去十年,正是基于对发展趋势的正确预判,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关键技术水平、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得以实现大步追赶,跻身世界前列。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汽车人有信心、有能力谱写更美的篇章,描绘更壮观的画卷,创造更辉煌的业绩,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 俄总统普京出席“雅库特”号核动力破冰船下水仪式
- 最新!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王小洪为公安部部长,王广华为自然资源部部长,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 科大讯飞、联想同发新品,为教育软硬件赛道再添把火
- 618不要命Steam要命!游戏夏促“不玩也要买”,去年在中国日均吸金2亿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3周三)
- 贝特瑞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0亿元,创北交所最大规模融资纪录
- 注意防范!云南即将迎来新一轮强降水
- 今日0-12时广东深圳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 荣耀80系列和Magic Vs系列由维信诺、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
-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加快建设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
- 港股国企概念异动 中铝国际H股一度涨超4成 机构火线解读
-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构建资本市场与创新创业共生共荣新格局
-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湖南耒阳部分村民守着自来水管挑水喝 地方已着手整改
- 证券日报: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 五家房企披露93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有公司计划借“第三支箭”引资
- 未盈利成长股遭投资者抛弃 二手车平台Carvana今年暴跌97%
- 招标规模超预期 上市公司订单频出 这一赛道有望持续高景气度
- 重磅!网售处方药新规来了!明确实行实名制,这些药品禁止网售
- 如何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嘉宾支招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